科研简报
“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机制创新探讨”分论坛综述
作者:周娟 发布时间:2019-04-16
摘要:

在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共同就省级预算管理改革、高校财务管理改革、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高校建设专项债券、结果导向的绩效拨款机制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宏观与微观、制度与操作层面的探讨和交流。

  2018年11月24-25日,“第四届中国教育财政学术研讨会暨2018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财政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机制创新探讨”分论坛于11月25日下午举行,特邀广东省教育厅基建财务处副处长廖开锐、云南省教育厅财务基建处副处长张毅永、浙江省财政厅科教处副处长虞劲松、南方科技大学秘书长陈思奇、安徽工业大学财务处处长汪家常、宁波诺丁汉大学财务处处长夏恩纲进行主题发言。除了以上发言嘉宾,来自部分高校的总会计师、财务处负责人以及相关学者、政策实践者30余人,共同就省级预算管理改革、高校财务管理改革、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高校建设专项债券、结果导向的绩效拨款机制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宏观与微观、制度与操作层面的探讨和交流。现综述如下。

  一、省级预算管理改革

  广东省教育厅基建财务处副处长廖开锐提到,广东省高等教育实行分类管理,省财政对不同类型的高校(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创新强校工程(含民办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实施不同的投入政策。

  广东省发布的《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的意见》明确了省级预算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包括:(1)明晰预算管理权责;(2)强化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预算编制作用;(3)加强财政预算统筹编制;(4)推广“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5)压减省级审批具体项目;(6)实行部门自主审批项目;(7)优化预算执行流程;(8)严格预算调整调剂程序。其中,“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是广东省此次预算改革的关键。“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是指:按照中央和省重大战略部署设置大专项;专项资金目录清单、使用总体计划纳入预算草案统一报批;省业务主管部门原则上下放专项资金项目审批权;根据各项政策,结合绩效目标制定任务清单,并与资金同步下达。“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是彻底的“放管服”,得到了中央的认可。

  二、高校财务管理改革

  (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

  南方科技大学秘书长陈思奇分享了本校财务管理的经验。南方科技大学遵循理事会治理的原则,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有68个预算单位、2000余个项目,所有账目在学校财务部进行统一核算。对于教育基金会,成立基金会财务小组,处理报账支付、纳税申报、票据管理、报表出具等财务核算工作,统筹管理银行账户,实现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对于幼儿园,加入幼儿园新园筹备委员会,按照要求独立建账、独立核算幼儿园财务收支和账务核算、统计各种报表上报管理机构;对于研究院,协助格拉布斯研究院、量子研究院、空天动力研究院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统筹规划预算安排,实现财务独立核算;对于下属企业,外派财务负责人至下属企业,负责平台公司账务税务处理、搭建下属企业财务监管框架;对于资产管理公司,代表学校派出财务负责人,梳理财务制度建设、建立预算机制、搭建下属企业财务监管框架、建立资产公司财务管理平台;对于餐饮中心,规范食材支付等业务流程,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教工、荔园、学生食堂分别核算,及时反馈经营情况;对于工会经费,委派专人对工会经费独立建账核算50余个工会小组收支,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加强管理。统筹拓展财务管理,是南方科技大学在财务管理上的创新之一。

  (二)高校财务管理智能化推进

  南方科技大学秘书长陈思奇还提到,学校构建了财务系统平台,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一方面,预算执行全过程监控,决策分析系统、预算指标管理系统、经费申请与报销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及资产管理系统形成完善的内控管理信息平台。内控管理信息平台上接预算源头(预决算系统:预决算编制、政府采购计划等),下接财务核算(支付核算系统:资金支付、财务会计核算等),从而形成了安全通畅的资金管理大循环。另一方面,财务部财务信息化系统于2017年整合更新,实现了财务办公平台系统与学校CAS系统统一认证。提升了财务部微信公众号的实用性,实现模板消息推送功能与财务系统、收费系统、网上报销系统等系统信息无缝集成。财务系统实现与校本级企业微信信息互通功能,可进行工资、个人其他收入和项目查询。校内统一支付平台实现统一收费、支付、查询基础上提供集成临时零星收费、学生社保缴费。财务系统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接,实现订单生成、第三方支付、退款、对账等所有资金流转环节。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学校预算收入、核算量上升,而到账时间大为缩短。

  宁波诺丁汉大学财务处处长夏恩纲也指出,宁波诺丁汉大学建立了一个费控系统(财务报销和预算控制),连接着银行付款平台(银行直接付款)、账务处理系统(银行记账/财务报表)和报表管理平台(管理报表)。报表是实时的、可定制的、个性化的,所有员工都可以有相应权限进入系统,查看自己所管理的经费预算运作情况,包括定制化的财务报表。

  (三)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改革

  我国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安徽工业大学是财政部试点高校之一。安徽工业大学财务处处长汪家常指出,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一旦实施,高校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便是高校成本会计推行。如何让政府会计和高校管理会计更好地、更有效地落地,要靠信息化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安徽工业大学的试点结果比较理想,从2018年1月1日开始使用新的会计制度直至目前,效果明显。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自动同步生成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凭证;除了基建,全部实现网上签字;同步生成财务会计报表、预算会计报表等所有报表;预算、决算、核算实时一体化;自动同步提供政府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信息;内部控制流程内嵌到系统中,各种管理信息用户自定义自助获取;人事、资产、科研都实施一体化,完善了学校的财务管理。

  基于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安徽工业大学的预算管理也颇有特色。首先,预算编制简单化,项目构建之后只须按照常规性项目来支出,具体的业务环节不需要会计介入。其次,着重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预算编制环节,加大力度解决预算的前期问题,即项目的前期认证和项目库的建设,所以核算环节非常省事,网上自动操作后台自动产生凭证。

  (四)高校内控制度完善

  高校内控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放管服”对高校经费的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方科技大学秘书长陈思奇提出,南方科技大学为做好内控,提高服务效率效果、防范舞弊预防腐败、确保财务信息完整真实、资产安全使用有效、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从开始的预算编制到最后的核算资金的支付,从最开始工作规划到最后形成资产,预算执行过程的每一项都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操作规则,最大限度避免风险。同时,信息化系统的支持(OA、天财、金财、项目库、固定资产、HR等各部门信息整合打通),业务的支撑(预算、支出、收入、资产、采购、合同、基建、其他等),推进大学健全内部稽核,严防内控风险的实施。南方科技大学将内控成果嵌入内控系统中,内控体系逐步由职能化(内控制度体系:财务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基建管理制度)、活动化(端到端流程:岗位权限指引、岗位职责说明)、规则化(内控工作操作指引:校级支出指南、学生工作指南、党政办工作指南、纪检监察工作指南、院系级工作指南)、自动化(内控信息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网上支出报账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保障内控,转变为智能化(大数据分析:趋势分析、绩效分析、预警分析等)促进内控。在内控执行和监督方面,逐步从宣传贯彻和培训、内控考核和激励、内控信息化,转变为日常财经监控和分析。在内控监督和评价方面,逐步从学校经济活动全面风险评估、专项审计、内控优化回头看,转变为年度内控报告和评价。

  安徽工业大学财务处处长汪家常也指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要求高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内部控制落地。安徽工业大学的做法是把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到财务管理系统中。

  夏恩纲处长提到,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财务内控大量使用系统控制(系统内嵌控制),包括预算控制、提交报销单控制、报销审批流程控制和员工信用等级分类。首先,在预算控制方面,项目分内部经费项目和外部经费项目,内部项目允许经费打通使用,外部项目则必须严格按照资助单位要求进行预算管理和经费使用,不允许超支和挪用。其次,在提交报销单时,系统会自动区分是内部项目还是外部项目。如果是内部项目,有预算则提交成果,反之提交失败。如果是外部项目,如果有预算,系统就自动识别收入是否够,够的话提交成功,如果没有预算则提交失败。再次,报销审批流程控制方面,项目负责人(全校经费都实行项目制,每个预算都有负责人)进行第一道审核,从部门领导(项目挂靠部门作为归属管理,由部门领导审批)、分管部门领导(学院院长/部门领导之上的领导审批)、财务总监(财务总监对单笔超过一定金额的报销单进行审核),到校长(校长对大金额的报销单最终审核),进行层层审核。所有审批流程完毕之后,财务运营只需四个员工就可以处理完成。即第一道财务初审,第二道财务复审,第三道银行付款(账记完后出纳付款),第四道系统入账(付款以后系统入账)。最后,系统对员工信用等级进行分类,运用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员工的一贯的财务表现,例如员工贴单据填报资料越细致,那么报销的单据等级就越高。二是支出类型,实际支出准确归类,支出的额度空间越大风险系数越大。三是支出金额,一般来说金额高的风险比较大。综合三个方面的因素,单据会呈现红绿黄不同颜色的标记,绿色单据要求财务审核人员快速放行,红色单据则要求提供详细资料做深层次的确认。

  (五)高校预算管理创新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与会者就高校预算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分享了部分省市和部分高校的实践经验。

  夏恩纲处长分享了宁波诺丁汉大学预算管理的相关经验。宁波诺丁汉大学是我国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管理架构比较特别。英国诺丁汉大学和浙江万里集团分别派驻理事,组成一个理事会,整个学校的运营管理是由英方负责的,理事会任命英方执行校长,组织管理委员会,负责教学、科研、招生、学生事务、信息、安全以及校舍等事务。因为需要向中方和英方负责,所以存在中方报表和英方报表。在预算制定方面,宁波诺丁汉大学实行三年滚动预算计划,预算的制定流程是两上两下,具体为:首先,预算起草。每年12月开始,起草预算是自下而上的,起于业务部门,财务人员指导及汇总。其次,财务总监审阅,就整个学校层面的收支进行统筹规划。再次,财务预测,根据8月至11月的实际对全年财务情况进行预测。最后,管理委员会审批,下一财年预算定稿,从8月开始自上而下地执行。在预算控制方面,宁波诺丁汉大学实行动态控制,内外预算分开管理。学校使用自主开发的、适用于中英报表的自动化报表系统,系统涵盖了整个学校的两三千个项目,并实现了功能区分。根据学校收入来源的不同,学费(最大的收入来源)、政府补助(第二大收入来源)、工科生专项补助、科研收入、商业收入等是分开管理的。学费收入直接存入教育局英国诺丁汉开设的收费专户中,宁波诺丁汉大学上交之后财政当年返回60%,剩下40%在第二年返还。

  南方科技大学秘书长陈思奇介绍了南方科技大学优化预算全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的做法。南方科技大学的预算管理坚持以绩效为核心,优化学校资源配置为导向,规范流程为保障,项目库为基础,校-院-系三级预算管理体系和以校长为组长的预算审核小组为支撑,做好三年中期规划,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在预算全程管理的操作层面,从业务部门到财务部门、政府财政部门,从工作规划到项目立项、预算编报、预算审核、财政预算批复、财务部门内部批复、预算发布、预算项目、指标申请、预算指标、采购立项、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合同备案、执行申请、支出计划、资金计划、国库、用款额度、借款/报销、财务审核、国库支付、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共计24个环节,每个环节出台一个相应的管理办法、操作规则,保证资金从立项开始到最后形成资产最大限度避免风险,最后进行绩效考评。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其总体要求中提出坚持“放管服”结合,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的管理权限。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为了落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励科研人员敬业报国、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多出高水平成果……”,我国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高校层面都做出了积极的改革尝试。

  (一)政府“放管服”

  从政府层面来看,广东省关于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做出了尝试并走在了全国前列。广东省教育厅基建财务处副处长廖开锐提到,2017年广东省通过的《关于推动全省财政落实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通知》,在国家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放了科研经费的管理权限。具体包括:

  1.改革科研经费投入方式。探索实施差异化的财政保障机制(科研机构分类配套改革),赋予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立项及经费管理自主权(立项权、科研经费科目调剂权全部下放)。

  2.建立全省科研资金绿色拨付通道。科研经费可直接拨付至资金使用单位基本户或相关账户。

  3.简化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流程。赋予高校和科研机构自行采购科研仪器设备、选择评审专家等采购自主权,对高校和科研机构采购进口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管理。

  4.简化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及资产处置审批程序。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不再进行审批或备案,高校和科研机构可自主决定科技成果的实施、转让、对外投资和实施许可等科技成果转化事项,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全部留归单位自主分配,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处置收入不上缴国库。扩大高校固定资产处置权限,对于达到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报废的,由高校自行审批,处置收入留归单位使用。

  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试行)》(粤委厅﹝2017﹞13号),绩效支出纳入单位奖励性绩效单列管理,不计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调控基数。这是广东省的一个突破。

  (二)高校“放管服”

  从高校层面来看,南方科技大学秘书长陈思奇提到,为更好地服务于教授们科研工作的开展,南方科技大学创新了科研管理制度,规范优化了科研经费。具体措施包括:第一,牵头整理启动、配套经费使用期限,定期发布执行期限提醒通知;第二,梳理科研经费立项流程,完成OA上线,使各类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简化,并且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和OA进行对接,缩短课题经费到账时间;第三,发布项目申报预算编制指南,开展培训;第四,协助各类项目及重点实验室申请、中期检查及结题答辩。第五,争取了科研经费基本户。

  四、高校建设专项债券发行

  云南省教育厅财务基建处副处长张毅永介绍了我国政府关于“项目收益和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券”的发行情况,并介绍了云南省教育专项债券的发行经验。

  (一)发行情况

  根据《关于试点发展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品种的通知》(财预﹝2017﹞89号),我国地方政府着力打造立足我国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地方政府“市政项目收益债”。

  与美国市政收益债比较,我国项目收益专项债是地方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政府债券。发行主体是省级政府;投资者结构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投资项目是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可以多个项目集合发行;发行期限须充分结合项目建设运营周期、资金需求、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专项收入情况、债券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专项债券期限;还款来源是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监管部门是财政部、地方财政部门。

  2018年8月10日至10月25日,云南省、陕西省、广西区、青海省、新疆自治区、吉林省、四川省等先后成功发行了教育专项债券75.27亿元。纳入的项目涉及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的既有教学综合用房、图书馆、体育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教学基础设施,也有学科设备购置、实务实训基地、文化广场、校内道路等公共配套设施。

  教育专项债券项目最大的特点是,项目自身无法实现平衡,需要设计平衡方案,实现项目可行性。在项目设计—平衡方案中,须分析好专项债券资金覆盖率并通过压力测试,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应急处置机制,最终实现融资和收益自求平衡。债券期限为5年、7年、10年,综合发行利率为3.69%–4.31%。

  关于高等学校专项债的发行要求,一是以《关于试点发展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品种的通知》为依据实现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二是专项债券与建设项目对应,以项目收益作为债券融资对应的底层资产,对建设项目信息进行详尽披露;三是参照企业债模式发行和管理,披露项目财务专项评价报告、法律意见书、信用评级报告;四是市场化发行,有适当的利率定价空间,鼓励金融机构等投资人购买。

  (二)案例介绍

  云南省“项目收益和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券”是全国首单教育专项债券发行案例,也是首期地方高校建设专项债券成功发行的案例。

  云南省省级公办高等学校专项债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学费收入、住宿费收入、食堂收益、国有资产有偿收益。成本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管理成本、食堂成本、财务费用、折旧摊销、相关税收。对于项目周期平衡,引入周转偿还机制,设计如下:2018年专项债发行计划,第一期2018年发行8.4亿的五年期债券,第二期2019年再发行3.7亿的五年期债券。后续年度专项债券发行计划,五年以后2023年续发6.4亿的五年期债券,第二年2024年再发行3.1亿的五年期债券;十年以后2028年续发4亿的七年期债券,第二年2029年再发行2.4亿的十年期债券,最后才能完成还本付息。

  基于云南省的教育专项债券发行经验,张毅永副处长提出,要遴选合适的项目,须组建长期动态项目库。首先,项目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这取决于各地能否上报合适的项目。其次,分类发行专项债券建设的项目,应当能够产生持续稳定的反映为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的现金流收入,且现金流收入应当能够完全覆盖专项债券还本付息的规模。最后,在建项目采用项目收益专项债券筹资应明确原有融资和新增融资的偿还责任并确保债券本息的现金流。

  关于教育专项债券的后续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应当及时披露项目进度、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具体包括:项目概况、项目预期收益和融资平衡方案、第三方评估信息、专项债券规模和期限、分年投资计划、本金利息偿还安排等信息。

  五、高教绩效拨款制度建设

  高教绩效拨款一直是国内外高教领域的热点议题,我国部分省市也早已进行了实践探索。浙江省财政厅科教处副处长虞劲松以高职专业建设为例,介绍了浙江省的结果导向的绩效拨款机制的建立。2009年,浙江省就已经正式提出了对地方高校的拨款模式,即定额拨款+绩效拨款+专项拨款,本科教学业绩考核结果与财政拨款挂钩。2015年以来,绩效拨款的应用面持续扩大,高职高专也纳入了绩效拨款范围。浙江省实施的高教绩效拨款,既有学校层面的——“大绩效拨款”(在稳定的基础上动态的调整,扩大绩效拨款在整个高校拨款中的份额,逐步减小专项拨款),也有专业(学科)层面的——高职高专专业绩效拨款。

  浙江省财政支持高职高专专业建设的措施是,通过动态考评和财政奖补,调动学校、院系、教师积极性,使专业建设成为自主行为。这一措施的实施离不开系统的指标体系、全面的监测体系、挂钩奖补以及动态考评。由于浙江省对高校实行分类考核、分类管理,故而每个学校的考核指标都不一样。总体而言,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五个维度22个指标。监测体系是以教育厅招录学籍系统、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系统、高职人才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和教育事业发展统计为基础,建立专业评价平台,从而使得评价数据客观、易得,减少了高校填报的负担。评价时间跨度则压缩为2年一次,按专业类(19个大类、80个类、805个专业)来实行动态考评。挂钩奖补的具体做法是对每一专业类排名靠前的院校予以奖补,按该专业在校生数给予经费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