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教育资源主要通过房地产市场配置,导致房价部分地反映教育的数量与质量。基于上海市52个区域的房价与学校分布的月度面板数据,以及两所优质中学搬迁的自然实验,报告发现,区域间在基础教育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已经部分体现在房价上,拥有更多、更好教育资源的地区,房价更高、上升更快。这说明,教育的“资本化”确实存在。因此,仅仅“就近入学、禁止择校”的简单化政策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教育公平,反而可能会加剧按照收入的居住区分割和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嘉宾简介:陆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1996年,在复旦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2001年,在复旦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
联系电话:021-55665308
电子邮件:lm@fudan.edu.cn/lumingfd@gmail.com
主要著作:
2009,《政企纽带——民营企业家成长与企业发展》(与潘慧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中国城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与陈钊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与陈钊、王永钦、章元、张晏、罗长远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8,《微观经济学》(与陈钊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07,《劳动和人力资源经济学——经济体制与公共政策》,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与陈钊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中国的大国发展之道──来自经济学的声音》(与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合著),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工资、就业的议价:理论及中国二元就业体制的效率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中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与陈钊合著),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3,安德鲁•肖特著,《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与陈钊合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Schotter, Andrew: The Economic Theory of Social Institu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2002,《劳动经济学——当代经济体制的视角》,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隐性失业论》(与袁志刚合著),立信会计出版社。
主要论文:
2009,“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与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3期。
2009,“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与章元合作),《管理世界》,第3期。
2009,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 (with Wang, Yongqin, Yan Zhang, Yuan Zhang, and Zhao Chen) in Arthur Sweetman and Jun Zhang (ed.), Economic Transitio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Ma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141-159.
2008,“权势的价值:党员身份与社会网络的回报在不同所有制企业是否不同?”(与李爽、佐藤宏合作),《世界经济文汇》,第6期。
2008, “Labor Market Reform,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ith Shiqing Jiang),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 16, No. 6, 63-80.
2008, “Economic Opening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 (with Zhao Chen and Yu Jin), in M. Fujita, S. Kumagai and K. Nishikimi (eds.),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Perspectives from Spatial and Neoclassical Economic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76-315.
2008, “Is China Sacrificing Growth when Balancing Interregional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with Zhao Chen), in Yukon Huang and Alessandro Magnoli Bocchi (eds.), Reshaping Economic Geography in East Asia, The World Bank, 241-257.
2008,“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基于家庭养老视角的理论分析”(与刘永平合作),《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4期。
2008,“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与李爽合作),《管理世界》,第9期,。
2008,“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与陈钊合作),《世界经济》,第8期。
2008,“政府干预与企业家满意度——以广西柳州为例的实证研究”(与王亦琳、潘慧、杨真真合作),《管理世界》,第7期。
2008,“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农村公共信任的影响”(与张爽合作),《世界经济文汇》,第4期。
2008,“适宜制度、经济增长与发展平衡”《学术月刊》,第6期。
2008, “Power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Entrepreneurs: Evidence from Liuzhou, Guangxi, China,” (with Zhao Chen, and Junzhi He), Journal of Asia Pacific Economy, 13(3), 298-312.
2008,“权势与企业家参政议政:一项实证研究”(与陈钊、何俊志合作),《世界经济》,第6期。
2008,“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与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1期。
2008,“显性失业还是隐性就业?——来自上海家庭调查数据的证据”(与田士超合作),《管理世界》,第1期。
2008,“从家庭养老角度看老龄化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与刘永平合作),《世界经济》,第1期。
2007,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within China,”(with Guanghua Wan and Zhao Chen), in Guanghua Wan (ed.), Understanding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China: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Palgrave Macmillan.
2007,“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与陈敏、桂琦寒、陈钊合作),《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
2007,“千年史的经济学:一个包含市场范围、经济增长与合约形式的理论”(与王永钦合作),《世界经济》,第10期。
2007, “Economic Opening and Domestic Market Integration,” (with Min Chen, Qihan Gui, and Zhao Chen), in Ross Garnaut and Ligang Song (eds.), China: Linking Markets for Growth, Asia Pacific Press, 369-393.
2007,“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与蒋仕卿合作),《管理世界》,第6期。
2007,“反思教育产业化的反思──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理论与政策”(与蒋仕卿合作),《世界经济》,第5期。
2007,“‘人以群分’:非市场互动和群分效应的文献评论”(与张爽合作),《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3期。
2007,“平等与增长携手并进──一个基于收益递增的策略性劳动分工模型”(与陈钊、杨真真合作),《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
2007,“社会资本的作用会被市场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与张爽、章元合作),《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
2007, “Informal Employment in India and China,” (with Jeemol Unni), The Indian Journal of Labour Economics, Vol. 50, No. 3, 531-540.
2007, “Are Equity and Efficiency Irreconcilable Goals in Education? 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Basic Education Finance in China,” (with Ding, Weili),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2): 163-180.
2007,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within China,” (with Guanghua Wan and Zhao Chen),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53,1, 35-59.
2007,“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与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1期(首篇)。
2006,“中国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的地区差异”(与陈钊、陈敏、桂琦寒合作),载沙安文、沈春丽、邹恒甫主编,《中国地区差异的经济分析》,人民出版社,356-397。
2006,“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基于经济学文献的分析”(与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合作),《世界经济》,第10期(首篇)。
2006, “Urbanization, Urban-Biased Policies and Urban-Rural Inequality in China: 1987-2001,” (with Zhao Chen),Chinese Economy, Vol. 39, No. 3, 42-63.
2006, “The Inequality–Growth Nexus in the Short and Long Run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with Guanghua Wan and Zhao Ch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 34, No. 4, 654-667.
2006,“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与金煜、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4期。
2006, “Economic Opening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 (with Zhao Chen and Yu Jin), in Masahisa Fujita and Akifumi Kuchiki (eds.), Asia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patial Economics, Joint Research Program Series No. 138, 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97-132.
2006, “Reform, Interaction of Policies,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with Zhao Chen and Ji Yan),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1: 48-68.
2006,“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与桂琦寒、陈敏、陈钊合作),《世界经济》,第2期。
2005,“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与万广华、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12期。
2005,“反腐败、市场建设与经济增长”(与孙刚、张吉鹏合作),《经济学(季刊)》,第4卷(中国经济学年会专辑)总第18期。
2005,“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是鱼和熊掌吗——基础教育财政的一般均衡分析”(与丁维莉合作),《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2005,“谁在承受经济转型的代价──评<经济转型的代价>”,《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4期。
2005,“合作博弈的企业转制及其对制度和增长理论的含义”(与陈钊合作),《世界经济文汇》,第4-5期合刊。
2005,“劳动力市场转型与补偿性工资支付——以上海浦东新区女职工为例”(与秦蓓、桂勇合作),《中国劳动经济学》,第2期。
2005,“全球化与地区间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与万广华、陈钊合作),《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
2005,“全球化与地区差距”(与万广华、陈钊合作),《比较》,第17辑。
2004,“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与陈钊、金煜合作),《世界经济》,第12期。
2004,“考虑离婚的动态家庭分工理论及一个提高分工效率的保险机制”(与陈钊、吴桂英合作),《经济学(季刊)》,第三卷(中国经济学年会专辑)。
2004, “The Effects of Migration on Interregional Differentials in Consumer Behavior: Evidence from Baise District, Guangxi, China,” (with Zhao Chen and Hui Pan), The Icfa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search, Vol. III, No. 9, 7-25.
2004, “Increasing Return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Regional Economic Segmentation,” (with Zhao Chen and Ji Yan), The Studie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36(1), 275-306.
2004,“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与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6期。
2004,“收益递增、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分割”(与陈钊、严冀合作),《经济研究》,第1期。
2004,“经济转型中的婚姻家庭与女性就业:对相关事实的经济学理解”(与陈钊、吴桂英合作),《中国社会科学评论》。
2003,“为何改革没有提高国有企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4期。
2002, “Employment Restructuring during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with Jianyong Fan, Shejian Liu,and Yan Yan), Monthly Labor Review, August.
2001, “Employment Trends in Shanghai: A Case of China’s Institutional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China Perspectives, September – October 2001, P. 13-22. (法文版“Les évolutions récentes de l’emploi à Shanghai,” Perspectives chinoises, juillet – août 2001, P. 14-24.)
2000, "Dualité du système d'emploi, segmentation du marché du travail et restructuration économique," Tendances de l'économie chinoise (Bulletin de l'IDREC, France), No 15, Automne 2000.
2000, "La réforme du système d'emploi," (with Zhao Chen) Problèmes économiques, La documentation Française, mercredi 16 août 2000.
2000,“东欧转轨经济中工资与就业的决定机制”,《世界经济》,第9期。
2000,“转轨中的经济重构、均衡失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第3期。
1998,“二元体制下的劳动力就业选择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与陈钊合作),《上海经济研究》,第12期。
1998,“就业体制转轨中的渐进改革措施”(与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11期。
1997,“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与方颖合作),《经济研究》,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