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动态
北大财政所举行《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2019)》新书发布会
编辑:mzhang 发布时间:2020-12-02

  2020年11月14日,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大财政所”)举行《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2019)》一书的新书发布会。本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北大财政所助理研究员魏易主编。

《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2019)》基于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CIEFR-HS),对全国不同地区、学段的家庭教育支出进行描述分析,为了解新时期民众的教育需求、教育负担和教育公平现状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支持。据本次调查数据估算,2016年下学期和2017年上学期,全国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总体规模约19042亿,占2016年GDP比重达2.48%,高于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中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1.01%的结果,总量上相当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60%。这一发现对于更加准确地判断我国老百姓的教育负担、估计全社会教育投入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就各个学段的城乡差距来说,学前教育的全国平均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为6501元,城镇8517元,农村3467元;小学教育的全国平均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为6119元,城镇8680元,农村2866元;初中教育的全国平均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为8720元,城镇1.13万元,农村4780元;普通高中教育的全国平均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为1.77万元,城镇1.98万元,农村1.29万元;中等职业教育的全国平均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为9847元,城镇1.02万元,农村9315元。本书也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家庭背景如何通过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影响子女的教育机会获得,而公共政策和教育财政投入又是如何改变基于家庭背景而产生的教育不平等,从而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实证依据。

  本次发布会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举行,并通过B站进行了直播。发布会由魏易博士主持,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教授、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黄斌教授、内蒙古大学中国时间利用调查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文斌、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陆伟博士就该书的相关背景和内容进行了介绍与点评。

3.jpg

  图1 《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2019)》封面

发布会上,魏易博士介绍了《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2019)》的内容框架。该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报告,主要是对家庭调查的概述,关注基础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以及公共教育投入在家庭之间的分配;第二部分是关于学校教育,主要关注各学段家庭的入学机会以及校内教育支出;第三部分是关于校外教育的相关内容,主要关注家庭在学前早教和中小学校外培训上的选择和支出,以及政府管制措施造成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关于家庭教育投资决策,关注的是费用在家庭内的分配,并探讨了公共投入是否影响到入学机会和家庭的投入。

4.jpg

  图2 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结构

《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2019)》显示,家庭教育支出是全国教育总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7年调查数据的估计,全国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负担率平均为12.9%,平均支出是每生每年8375元。其次,家庭教育支出水平存在较大的城乡和地区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支出占比较高,城乡之间的差异大于地区和城镇内部差异。通过家庭调查数据与学校层面公共教育投入数据进行匹配,分析政府教育投入在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学生群体之间的分配,发现在基础教育阶段,公共财政投入缩小了家庭教育支出的差距,具有正向的分配效应;而另一方面,家庭校内和校外教育支出中差异化需求已经凸现,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具有不同的家庭教育支出偏好。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费用约为5616元,根据各学段在校生的规模估计,全国校外教育行业总体规模达到4900多亿元。在小学阶段,学科类和兴趣类校外教育占家庭校外支出的 86.9%,初中阶段占81.3%,普高阶段占 87.3%,可以说家庭很大一部分校外支出都投入在了校外教育上。

  甘犁做了题为“疫情后中国家庭收入变化及影响”的主题分享。该研究整合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疫情回访(Covid-19 Survey)、与蚂蚁金服研究院合作的财富指数调研和与阿里研究院合作的线上小微企业疫情调查等数据。甘犁认为新冠疫情后的短期经济复苏政策是要保基本民生,“国内经济大循环”受阻于“中低收入家庭收入下降、小微企业订单不足、以及就业不足收入下降”之间的恶性小循环。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根本在于刺激需求,而针对低收入阶层的较大规模的现金转移支付是打破恶性小循环,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他认为,新冠疫情后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是激励相容的收入分配改革。建立长期稳定激励相容的转移支付制度,直接补贴既可以缩小收入差距,更可以促进消费,降低中国经济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完成经济转型。

甘犁教授同时对北大财政所成立15周年表示祝贺,高度赞扬财政所15年来深入到教育财政实践中开展的系列研究。他认为政府需要学者进行政策方案制定相关的研究,但是目前对于学者的考核激励机制跟这个需求之间没有打通。北大财政所团队在政策设计和政策咨询研究方面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也做出了很大的奉献。 王文斌分享了运用家庭时间利用调查数据结合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所做的“时间利用与儿童发展”研究,研究分析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几个因素,包括儿童时间投入、家庭的时间投入、家庭的物质投入、学校投入等。根据数据分析显示,从幼儿园到高三学习时间一路上升,挤占了睡眠和闲暇时间,而到大一时出现断崖式下滑,几乎与幼儿园学习时间相当。从国际比较数据来看,即使我国大学生学习时间相较高中时有大幅下滑,从学习时长上来看,仍然跟美国大学生是相当的。但是时间利用结构差别较大,其中我国大学生学习时间主要集中于课堂时间,而美国大学生用于上课的时间相对低很多。此外,相较于减负力度弱的地方,减负力度强的地方的小学生写作业的概率和写作业时间均显著增加,减负力度强的地方会导致家庭校外补习支出增加658元。 陆伟分享了《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2019)》一书中他完成的关于课外培训市场分布特征的研究。该研究主要基于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CIEFR-HS)、大众点评网培训机构以及高德地图开放平台的地理编码数据。总体上看,在我国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若干省会城市,生均培训机构的存有量相对较高,这也与家庭课外教育支出的区域差异相互映衬。微观上而言,课外培训机构呈现出紧密围绕优势阶层(“高知”社区)布局的现象,且在城镇地区以及人口多、收入高的城市中更为明显。在教育“减负”、培训机构治理的政策背景下,课外教育供给侧的不平衡现状令人担忧。 发布会上,甘犁和黄斌作为评议人进行了点评。甘犁认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关于中国教育研究的基本事实比较缺少,《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2019)》一书所呈现的家庭支出数据及区域间的比较对我们整体了解中国的教育支出很有启发和帮助。他希望未来课题组可以通过事实讲清楚中国家庭教育支出面临的困境及其与美国、韩国等其他国家面临的困境的异同,并期待本书作为一个开端,对“中国教育财政作为一个学科的特色是什么”这一问题尝试进行回答。黄斌认为,由于基本事实面不清楚,我们一直无法回答“教育在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本书的发布在一定意义上回应了这三个问题,能够将教育财政家庭教育支出相关研究提升到新的阶段,回答更多以前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

  本次活动系北大财政所成立15周年庆典活动暨第六届中国教育财政学术研讨会和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财政专业委员会年会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发布会系年会系列活动之“教育财政研究丛书”系列新书发布会第三场,活动最后进行了在线抽奖赠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