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经济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完成了“农村寄宿生非认知技能发展实验研究”课题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旺苍县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逐鹿县、沽源县五个县的第四次实地追踪调研工作,对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17874名学生非认知技能发展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调研现场
非认知技能形成的窗口期在青少年阶段,家庭、社区和学校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因家庭陪伴的缺失,在非认知技能形成方面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经济研究所联合课题组于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在河北省和四川省的5个县137所寄宿制学校,实地追踪调研17874名学生非认知技能发展的变化情况。2020年,课题组对样本学生继续做追踪调研,研究非认知技能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传递机制,试图探索提升学生非认知技能的实现路径。
调研现场
因样本学生已经升学,课题组通过当地教育局协助查找、电话联系学生等方式提前确定样本学生的去向。课题组招募130余名调研员参与实地调研工作,实地进入样本学生所在的学校进行调研活动。调研问卷包括《学校问卷》、《班主任问卷》、《教师问卷》、《生活老师问卷》、《学生问卷》,其中学生问卷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大五人格、抗逆力、自尊、霸凌等方面的内容。测量工具包括非认知能力测查、心理量表测试以及身体发育方面的身高、体重测试。
调研现场
课题组在两省共完成90余份校长问卷、430余份班主任问卷、1700名教师问卷、170余份生活老师问卷和14000余份学生问卷。对县外就学、辍学等原因未实地追踪的学生,课题组正在进行网络追踪调研活动。
调研现场
本课题得到四川省教育厅、河北省教育厅及有关区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020年是课题组第四次实地追踪调研,本次跟踪分别在6月21-30日和9月19-30日分别完成,课题组试图记录一代中国农村青少年(2004-2006年出生队列占样本的95%)的成长足迹,努力不间断地长期追踪孩子的发展情况,留下他们关于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升学选择、参与劳动力市场、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历史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