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的早上,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寒意还在,最低温度在零下4度左右。上午9点半左右,市中心的街头,已经出现了一个14人组成的小队伍,他们两人一排,正背着背包、穿着容易辨识的黄色背心,跟着三个老师们徒步前行,开始了新一天的学校生活。他们的目的地,不是教室,而是学校附近的一个小森林,他们接下来的半天就将在森林里度过。
这样的场景在芬兰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孩子们不是整天坐在教室里学习,更多的时候,他们是背着背包走进自然,或者超市、图书馆、动物园,从生活和实践中学习。
芬兰教育有何特点?为何芬兰的教育能够位居世界前列?全球热议的芬兰最新教育改革改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人民网专访了芬兰副议长阿尔托·萨托南(Arto Satonen)和芬兰议会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席桑娜·劳斯拉赫蒂(Sanna Lauslahti)。
父母“望子成龙”兼政府大力投入
萨托南是芬兰排名第二的副议长,曾两次到访中国。由于是教师出身,他本人对中芬教育交流和芬兰教育体制颇有心得。
在萨托南看来,政府对教育的高投入、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发达的职业化教育,是芬兰在教育域领先的重要原因。
芬兰实施的全民免费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均免费。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自1970年代以来,芬兰教育开支每年占GDP的比例都在4.4%以上,在全球位居前列。而根据芬兰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芬兰每年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均在6%以上,金额均在115亿欧元以上。
萨托南透露,教师在芬兰是很受尊敬的职业,与其它职业相比,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高。他举例说,自己就是从大学教师被选为了议员。
芬兰教育领先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芬兰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的职业化程度高。萨托南说,“在芬兰,父母通常都希望孩子的受教育程度比自己高”,这跟中国很像。不同的是,芬兰父母更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科。
萨托南说,在大学阶段,学生还会有职业导师提供相应的就业支持,而且学校和公司、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非常频繁,学生的毕业论文很可能就是在公司做的,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就业。
教育改革:打破科目和教室的界限
尽管芬兰教育制度在全球闻名,但芬兰并不满足于现状。自2016年秋季开始,芬兰开始实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加强调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互动,鼓励突破课程间的学科界限,倡导开展跨学科学习,积极实施基于特定主题的“现象教学”,这项称为“主题教学”的改革一经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热议。
据悉,教室从此不再需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开放式的“菜市场”,孩子们在这里“采购”他们觉得适合自己的科目和课程。学生不再按传统方式分班,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结成团体。而且教师将与学生到传统学校环境以外的地方进行“实验式地”教与学。
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课纲主席哈梅琳 (Irmeli Halinen)曾在2015年发表过一篇文章,详细介绍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她表示,这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将学校作为学习社区,强调学习和合作氛围的乐趣,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权,培养学生系统性学习能力。
为实现这些目的,新教育改革侧重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主题教学、兴趣和实践教学以及持续性教育评估。
“与以往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传统上通过书本学习的比例减少,实践的比例增加。”萨托南说,即使是传统教学,也会运用iPad等新的科技手段进行。 在世界排行榜上位居首位的芬兰教育也受到了中国教育领域的关注。过去几年,中芬之间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日益增多。芬兰议会教育委员会跟中国有很多交流,桑娜·劳斯拉赫蒂作为负责教育领域的议员,曾多次到访中国。
“我们了解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的高校情况等,我们有很多了解中国的渠道。”她说,两国在教育方面有许多开诚布公的讨论,中芬两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也很多。赫尔辛基大学和中国的北京大学是友好学校。“我们的交流是多层次的。”
曾两次到访中国的萨托南则表示,中芬两国在教育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芬中教育协会(FICEA)在就曾组织过多次中芬基础教育论坛,并促成两国之间校长和学生的互访交流,在中国多个城市进行过深层次的教育合作。
“中芬未来学校创新计划”便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芬中教育协会共同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将此计划作为其重点项目—“未来学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在中芬两地组织的年度会议、在线互动、国内外专项培训及中芬专家进校指导。芬中教育协会还负责为项目成员学校提供芬兰的国际课程及选派优秀教师等。通过协会搭建的中芬教育网络与拥有的教育家资源,您可以找到您想认识的教育专家与教育同仁,两国会员单位和个人可以交换并分享彼此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想法。FICEA拟利用最新网络技术在会员中分享最新教育理念、教育研究成果及中芬两国教育政策,为您的学校提供新的教育解决方案,为中芬两国学校提供新的”教与学”体验,为两国教育合作创造机会,发展双边教育事业。
除了中国政府和家庭重视教育之外,萨托南还对中国人的进取心印象深刻。在高校担任教师的时候,萨托南本人曾经带过一些中国学生,在他的印象中,中国学生非常勤奋,成绩总是很好。“有学习的动力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把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地。”他说,期待习近平主席的到访能进一步促进中芬两国在包括教育交流在内的各个领域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