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高职生均1.2万元财政拨款目标面临挑战
作者:孙喜宝 发布时间:2017-02-10

  总体不足、地区间和学校间财政拨款严重不均衡——

  高职生均1.2万元财政拨款目标面临挑战

  2017年,对于我国高职教育来说,将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实现我国各省市在校高职生每年人均不低于1.2万元的财政拨款目标。这也意味着,他们将与普通高校本科学生获得同等财政拨款待遇。

  在此之前,我国高职生人均财政拨款额度仅为普通本科生的一半。2014年,财政部和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提出了上述目标。一旦这一目标实现,困扰国内高职教育发展多年的经费问题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总体不足;二是地区间和学校间财政拨款严重不均衡。

  据了解,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经费来源包括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社会捐助和学校经营收入。对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财政拨款和学费为主要收入来源。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达到2950亿元,比2010年增加1490亿元,年均增长幅度为15.1%。尤其自“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更是在职业教育方面投入超过了80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高职教育。

  但是,高职教育的经费问题依然很严峻,主要是因为在一段时期内,地方的配套财政拨款难以跟上,造成了历史欠账。2014年的公开数据显示,当时许多省份高职生均财政拨款额度甚至不足6000元,有的学校甚至只有3000元,远远低于当时的本科生财政拨款标准,距离1.2万元的目标也尚远。

  而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的地区间和学校间严重不平衡更是一个突出问题。

  2015年,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早已提前实现1.2万元的目标,但一些省份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河北省2015年才达到6000元左右,而北京市的生均拨款是当年安徽省的7.8倍。

  目前,各省市2016年的数字还没有出来,但有专家估计情况并不乐观。尤其一些依靠地级市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受到当地经济状况制约严重,增加生均拨款数额并不容易。有数据显示,2015年295所地级市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中,有73所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低于6000元,远远低于2014年全国各地高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的10155.61元。

  除了中央财政的拨款以外,高职院校经费还需各省、市的配套财政拨款。但这又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当地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为推动生均拨款制度的建立和目标实现,中央财政也建立了“以奖代补”机制,引导各地提高高职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比如,2017年以前,对于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尚未达到1.2万元的省份,中央财政以2013年为基期,对各地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增量部分按一定比例给予拨款标准奖补。

  按照要求,2017年,对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仍未达到1.2万元的省份,除不再给予拨款标准奖补外,中央财政还将暂停改革绩效奖补;教育部也将在下一年度招生计划安排时予以必要限制,并对其高校设置工作予以调控。

  “要落实好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确保到2017年实现各地高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万元。”2016年年底,刘延东副总理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