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内幼儿园教师流动及特征分析
——基于华北某原国家级贫困县62所幼儿园的追踪调查数据
梁 净 宋映泉[*]
摘要: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频繁流动对儿童发展有负面影响。本文使用基于华北某原国家级贫困县62所幼儿园511名教师间隔一年半的跟踪调研数据,计算了该县幼儿园教师的流动率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在一年半内,超过三分之一(35.62%)的教师发生流动;(2)年龄越小的教师流动率越高,高中(职高/中专)学历的教师相对稳定,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更倾向于流动,而幼儿园教师是否拥有教师资格证的流动率差异似乎不大;(3)农村园教师流动率高达39.0%,远高于县城园(27.6%);民办园教师流动率超过四成(42.59%),远高于公办园(32.3%);(4)幼儿园教师工资与教师流动显著负相关,工资越高,流动率越低。本文初步分析了导致贫困县域内幼儿园教师群体高流动率的体制性因素及政策含义。
关键词: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幼儿园教师流动;教师流动差异
引言
为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优质发展的政策目标,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供给十分重要。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教师持续流动会降低教师团队的质量,从而导致低水平的学生成绩(Ronfeldt et al.,2013)。幼儿园教师是决定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学前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幼儿园教师资质和收入保障(Weiland et al.,2013)。教师流动不仅对儿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增加未流动的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增加幼儿园的成本(Claudia et al.,2006)。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持续稳定,对保证学前教育质量和教育活动的有序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关注幼儿园教师流动问题。这些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的主观流动意愿(Whitebook and Granger,1989;杜屏等,2013;龚欣等,2019)或者教师以往的流动经历(Rickman et al.,1990)。少有学者对教师当下的工作状态进行调研,并记录间隔某段时间后教师的实际流动情况去衡量教师流动(Hanushek et al.,1999)。据笔者所知,目前国内还没有实证研究探究县域内不同类型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流动情况以及教师流动与幼儿园层面因素之间的关系。一些重要的问题还需要实证研究,比如:县域内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流动情况如何?什么类型的教师更倾向于流动?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教师流动率有什么差异?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与教师流动之间是什么关系?
因此,本文基于在华北某原国家级贫困县62所幼儿园511名教师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类型教师的流动现状和特征,以及教师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与教师实际流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教师流动”包含教育系统内的教师流动和教育系统外的教师流失。
一、数据和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在华北某贫困县开展的“县域内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项目,该项目得到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乐平公益基金会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资助和支持。课题组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间隔一年半之间对该县62所幼儿园进行了基线和跟踪调研。该县在调研期间为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人口规模接近100万,共20个乡镇。该县已基本普及三年学前教育,2017年该县3-5岁儿童34000余人,其中在园儿童30530余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以上。2017年该县公办园176所[①],占比81.1%,其中公办园在园儿童占61.9%。在教育部提倡的“公办为主”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目标下,该县具有一定代表性,并已基本实现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的目标。
课题组在2017年12月随机抽样62所幼儿园共511名教师[②]做基线调查,基线调查包括教师的个人特征、专业发展状况、教师工资和教师所在幼儿园特征等内容。样本教师平均年龄为29岁,98.4%为女性,58.9%为30岁及以下,81.4%为农村户口,21.7%有事业编制,55.0%初始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19.6%有教师资格证。样本教师所在幼儿园70.3%为农村幼儿园,68.3%为公办幼儿园,详细信息见表1。
表1 样本教师基本特征
变量 |
变量说明 |
频数 |
比例 |
性别 |
男 |
8 |
1.6% |
女 |
503 |
98.4% |
|
民族 |
汉族 |
504 |
98.6% |
非汉族 |
7 |
1.4% |
|
户口 |
农村 |
416 |
81.4% |
城镇 |
95 |
18.6% |
|
事业编制 |
有编制 |
111 |
21.7% |
|
无编制 |
400 |
78.3% |
初始专业 |
学前教育专业 |
281 |
55.0% |
非学前教育专业 |
230 |
45.0% |
|
幼儿教师资格证 |
有资格证 |
100 |
19.6% |
无资格证 |
411 |
80.4% |
|
所在园所地理位置 |
农村幼儿园 |
359 |
70.3% |
县城幼儿园 |
152 |
29.7% |
|
所在园所性质 |
公办幼儿园 |
349 |
68.3% |
民办幼儿园 |
162 |
31.7% |
2019年6月,课题组跟踪调查了上述抽样幼儿园样本教师的在岗情况、教师流动、流动的原因及具体去向[③]。本文根据教师实际流动数据,简单描述统计不同类型教师的流动差异,并分析幼儿园教师工资水平与教师流动的相关性。
二、主要发现
(一)幼儿园教师实际流动率超过三分之一
课题组实地追踪了样本教师的去向,该县511名教师中有182名教师离开所在幼儿园,一年半的时间内流动率为35.6%[④]。在实际流动的教师中,只有14.8%选择学前教育系统内流动,85.2%选择职业外流失,流动的幼儿园教师继续在学前教育系统工作的比例极低。样本教师流动率高于国内关于幼儿园教师流动意向的研究结果(杜屏等,2013;龚欣等,2019;李贞义等,2020)。国内关于幼儿园教师流动意向的最新研究发现(李贞义等,2020),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三年内流动意向为30.9%,有流动意向的教师中,41.6%意向选择职业外流失,而本研究发现流动的教师中实际选择职业外流失的比例高达85.2%,这似乎提示教师的实际流动率远高于意向流动率。
以下将描述分析教师年龄、学历及是否拥有学前教育专业资格等特征与教师流动的关系、不同类型幼儿园教师的流动差异以及教师工资水平和教师流动的关系。
(二)幼儿园教师流动率在个体特征上的差异
年龄越小的教师越容易流动
从教师年龄段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园教师流动率不断降低,且差异明显。学前教师流动倾向最大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0岁左右及以下。25岁及以下教师的流动率为49.3%,26-30岁教师的流动率为40.3%,31-40岁教师的流动率为24.4%,41岁及以上教师的流动率仅为10%,见图1。
图1 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流动率
2. 高中(职高/中专)学历教师较为稳定
研究发现,样本县幼儿园教师学历为大专及以上者比例为21.5%,远低于全国农村地区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68.26%)[⑤]。样本县教师供给水平普遍偏低,以高中学历为主,占比为61.4%,见图2。
图 2 不同学历样本教师的比例
从流动情况来看,高中(职高/中专)学历教师职业稳定性最强,流动率为22.9%,初中及以下的流动率为33.3%,专科及以上的流动率为28.2%,见图3。
图3 不同学历教师流动率
国内对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的流动意向的调研中显示,教师学历越高,流动意向越强,初中学历流动意向仅为11%(龚欣等,2019)。而在本研究中,初中及以下幼儿园教师流动率最高,可见不同学历学前教师群体流动意向与实际流动的选择可能存在差异。
3. 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更倾向于流动
样本教师55.0%初始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流动率为30%,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流动率为42.3%。将是否学前教育专业与教师是否流动进行卡方检验(P= 0.004<0.01),研究发现,是否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教师实际流动存在显著差异,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更倾向于流动。
4. 是否拥有教师资格证与教师流动之间似乎没有显著相关性
样本教师19.6%有学前教师资格证。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流动率为29%,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流动率为38.7%。将是否拥有教师资格证与教师是否流动进行卡方检验(P= 0.072),研究发现,是否拥有教师资格证与教师实际流动之间似乎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三)教师流动率在幼儿园类型上的异质性
1. 农村园的教师流动率相对较高
29.8%的样本教师在县城幼儿园,70.3%的样本教师在农村幼儿园。研究发现,县城园的教师流动率为27.6%,农村园的教师流动率为39%,两类幼儿园的卡方检验差异显著(P= 0.017<0.05)。由此可见,资源供给更优势的县城幼儿园,幼儿教师的稳定性更高,而在农村园,教师相对更容易流动。
2.民办园的教师流动率较高
68.3%的样本教师在公办幼儿园,31.7%的样本教师在民办幼儿园。研究发现,公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率为32.4%,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率为42.6%,两类幼儿园的卡方检验差异显著(P= 0.008<0.01),说明民办园的教师流动率显著高于公办园。
(四)教师工资水平与教师流动的关系
1. 样本教师的工资水平及社会保险待遇情况
学前教师工资与其他行业相比水平较低,样本教师平均月工资为1645元,仅为样本县所属市当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686元)的35%[⑥]。幼儿园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的比例为20%。分区域来看,县城教师平均月工资为1992元,农村教师平均月工资为1498元。分幼儿园类型来看,公办幼儿园教师平均月工资为1697元,民办幼儿园教师平均月工资为1533元。
国际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流动与工资待遇、个人因素、学生的行为问题和压力、工作环境、学历背景、工作满意度等显著相关,其中工资是重要的原因(Blau,1992)。本研究发现,教师工资水平越低,教师实际流动率越高。将工资水平分为五分位,不同分位流动率见表2。将教师的工资水平与是否流动进行差异检验,研究发现教师工资水平对教师流动性选择的差异是显著的,教师工资水平越低,流动率越高。在控制了教师个体变量(教师性别、年龄、学历、专业、婚姻状态、出生地、家庭所在地、是否培训及次数)和幼儿园层面(城乡位置、公民办性质、幼师比、生均占地面积、特殊幼儿数)变量后,进一步做log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工资水平越高,流动性越低(p<0.001)。
表2 不同工资水平教师的流动率
|
流动率 |
||||
工资水平 |
总体 |
县城园 |
农村园 |
公办园 |
民办园 |
1000元及以下 |
42.4% |
50.0% |
42.0% |
39.0% |
60.0% |
1000元-1300元(含) |
53.8% |
57.1% |
53.2% |
51.6% |
58.6% |
1300元-1500元(含) |
34.3% |
31.6% |
34.9% |
35.7% |
32.7% |
1500元-2000元(含) |
30.8% |
32.8% |
28.3% |
22.9% |
37.3% |
2000元以上 |
12.3% |
9.6% |
17.2% |
10.5% |
40.0% |
三、讨论
(一)超过三分之一幼儿园教师流动意味着什么?
本研究发现一年半内幼儿园教师流动率为35.6%,即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在一年半内离开了工作岗位。这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该实际流动率远高于国内国家级贫困县幼儿园教师的“意向”流动率。国内有研究显示,“幼儿教师三年内30.86%具有流动意向”(李贞义等,2020)。 第二,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该流动率似乎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该流动率不仅远高于OECD国家幼儿园教师平均流动率,而且高于在全球以幼儿教师高流动率知名的美国。有报告显示,OECD国家幼儿教师平均流动率为17.2%(OECD,2011)。尽管本研究发现的流动率似乎比美国低收入家庭学前教育项目中新教师在半年内的离职率36%(Wells,2015)要低,但该流动率远高于2014年调查得出的“提前开端(Head Start)”学前项目教师流动率13.7%(Aikens,et al.,2016)。这意味着我国贫困县域幼儿教师的高流动率值得高度关注。第三,根据国际上大量研究揭示的高教师流动率对幼儿园质量和儿童发展有负面影响的事实,我们可以初步推断,贫困地区幼儿园质量和儿童发展水平可能因极不稳定的教师队伍受到影响。
(二)为什么幼儿园教师流动率如此高?
国际上大量文献研究显示,导致幼儿园教师群体高流动率的原因很多,既包括职业特征、群体特征,也包括制度原因。样本县幼儿园教师流动率如此之高可能与幼儿园教师职业供给特征、薪酬水平及幼儿园体制特点有关。
首先,从学前教师职业供给特征来看,样本县学前教师普遍为女性(98.4%)、年轻教师占比较高(58.9%为30岁及以下)、学历普遍偏低(78.5%为高中及以下)、有教师资格证占比低[⑦](19.6%),此群体更多地受择偶选择和家庭制约,个人的不稳定因素较多,更倾向于流动。
其次,幼儿园教师的薪酬水平总体不高,工作压力大。本研究显示,样本学前教师平均月工资仅为1645元,这与其他国家级贫困县的幼儿园教师工资仅为1582元/月的调研结果一致(龚欣等,2019)。薪酬水平不高和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较低有关。在薪酬不高的情况下,幼儿园教师却从事较为繁重的工作,而由于学前教育质量本身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教师的劳动成果不易被家长广泛识别,导致学前教师没有明显的可迁移的资本,职业认同和满意度、职业声望较低。
再次,幼儿园体制本身也导致教师高流动性。建国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实现了由单位福利到多元化供给的变迁,幼儿园教师身份地位、福利待遇与幼儿园的体制类型紧密相关。近年来,虽然政府加强普惠性民办园的财政投入和补助,但民办园教师在工资保障、社会地位方面与公办园教师相比仍有差距。在贫困县域,公办教师的招聘、管理和薪酬体系更加稳定,民办园仍存在不健全的教师准入、聘任制度和非制度化、非规范化的劳动关系,导致民办园教师流动性远远高于公办园。
(三)本研究的局限
毋庸讳言,本研究还有诸多局限。首先,本研究的可推广性问题。本研究的样本仅来自华北某原国家级贫困县,可能不一定能推广到其他贫困地区或者全国其他地区。其次,关于教师流动的界定。“教师流动”一般指一年内离开教师岗位的情况。而本文的教师流动以课题组基线调研得到的教师为基准,然后在一年半后统计教师去向。这样使得对流动率的比较受限。第三,对于已离开教师的流动原因和去向为原所在幼儿园园长填报,具体去向可能不够精准。同时,在分析方法上,本研究大部分结果仅使用描述统计,而没有用严格的经济计量方法来分析收入与教师流动的因果关系;此外,本研究也没有分析收入对教师流动可能存在的门槛效应。
四、总结与结论
幼儿园教师频繁流动对学前教育质量和儿童发展有负面影响。国内关于幼儿园教师流动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流动意向。本文使用来自华北某县62所随机抽样幼儿园511名教师间隔一年半的跟踪调研数据,计算了该县幼儿园教师流动率,并对不同背景教师的流动性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作为国内首个通过跟踪幼儿园层面教师去向的方式分析县域内教师流动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发现,首先,在一年半之内,贫困地区县域内超过三分之一的幼儿教师发生流动。该流动率高于以往研究中的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的意愿流动率,同时也高于OECD国家幼儿园教师平均流动率,甚至高于以幼儿园教师职业稳定性差而著称的美国。其次,幼儿园教师流动与教师年龄、学历等个体特征、幼儿园所在地理位置及幼儿园体制类型以及教师收入水平等因素有关。具体而言,年龄较小、学历在初中及以下以及大专以上、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教师流动率相对更高。幼儿园教师收入与流动率负相关,收入越低,流动率越高。这种高流动率源于学前教师群体供给特征、学前教育教师供给体制以及教师福利保障体系。
我国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高流动率值得研究者和学前教育政策制定者高度关注。如何进一步精确测量幼儿园教师的流动率,揭示其影响因素及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后果,探索稳定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有效策略都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同时,如何确保幼儿园教师获得体面的收入,从而降低农村地区及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流动性是一个充满挑战而重要的学前教育政策领域。为了保证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及儿童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问题应该成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考虑的优先领域。
参考文献
杜屏,朱菲菲,杜育红. 幼儿教师的流动、流失与工资关系的研究[J]. 教育与经济, 2013, (6): 59-65.
龚欣,李贞义,由由. 贫困农村幼儿园教师流动意向研究——基于湖北省2县64所农村幼儿园的调查[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 39(8): 49-57.
李贞义,龚欣.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流动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部76所幼儿园的实证调查[J].教育与经济,2020,36(05):52-60+70.
Aikens, N., Bush, C., Gleason, P., Malone, L., & Tarullo, L. (2016). Tracking Quality in Head Start Classrooms: FACES 2006 to FACES 2014 (Technical Report). Retrieved from Mathematica Policy Research, Inc website: https://www.mathematica-mpr.com/our-publications-andfindings/publications/tracking-quality-in-head-start-classrooms-faces-2006-to-faces-2014-technical-report.
Claudia Hale-Jinks, Herman Knopf & Herman Knopf .(2006). Tackling teacher turnover in child care: Understanding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identifying solutions, Childhood Education, 82:4, 219-226.
David M. Blau. The Child Care Labor Market[J].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992, 27(1) : 9-39.
Hanushek E A, Kain J F, Rivkin S G. Do higher salaries buy better teachers?[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9.
Michael B. Wells. Predicting preschool teacher retention and turnover in newly hired Head Start teachers across the first half of the school year.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15,30.
OECD,2011. Network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s “survey for the quality toolbox and ECEC portal”.
Rickman B D, Parker C D. Alternative wages and teacher mobility: A human capital approach[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1990, 9(1): 73-79.
Ronfeldt M, Loeb S, Wyckoff J. How teacher turnover harms student achievement[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13, 50(1): 4-36.
Weiland, C., Ulvestad, K., Sachs, J., & Yoshikawa, H. (2013). Associations between classroom quality and children’s vocabulary and executive function skills in an urban public prekindergarten program?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8(2), 199–209.
Whitebook M, Granger R C. Mommy, who's going to be my teacher today: Assessing teacher turnover[J]. Young Children, 1989, 44(4): 11-14.
1
1
[*] 梁净,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科研助理;宋映泉,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①] 该县有资质的民办园共41所,学生6800人;没有资助的民办园共12所,学生4500人。
[③] 已流动的教师未在学校,教师去向数据为幼儿园管理者统计。
[④] 笔者所在课题组在西部某省抽样12个区县294所幼儿园2609名教师,间隔21个月后教师流动率为49.3%,也佐证了学前教师群体高流动率的现实。
[⑥] 数据源于当地统计局。
[⑦] 有教师资格证的占比低源于教师资格证的报考条件——“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大专毕业及其以上学历”。